来自发动机工厂的“久保田之声” “久保田之声”如何演绎《波莱罗舞曲》?

《 Kubota Engine Discovery》,是为纪念久保田发动机启动生产一百周年特别制作的主题影片,这是一部通过演绎久保田发动机制造工厂发出的各种“声音”表现的视频作品。

影片结束,最后打出这样的字幕:

All music was created from only Kubota engine and factory sounds.

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本影片中所听到的配乐,全部来自久保田发动机和工厂发生的“声音”创作而成。

配乐由荣膺业界无数奖项的 “Syn”音乐制作公司担当制作。这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的背景配乐,而是与久保田发动机工厂制造工序声画同步,某种意义上超越任何语言的配乐,旨在为观者奉上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顾本主题配乐的创作过程,同时介绍参与制作的音乐人对于久保田发动机的理解,以及他们是如何大胆创新,创作配乐的来龙去脉。

用“声音”诠释主题

我们首先看到,一位久保田工程师从暗影中走来,他转动起100年前刻印着“久保田”标识的发动机。

“This Sound.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

当久保田发动机开始有规律地转动,随着动力呈现出“声音”,合着节拍,与音乐融为一体。画面随之切换到久保田工厂,伴随着车间发出的“声音”交相辉映。片刻之后,明快的旋律响起,画面整体与音乐完美契合。

本主题影片,摒弃了一切台词、语言,只通过“声音”来诠释概念。

音乐无国界,相对语言、文字的传达,我们更期待通过体验久保田工厂内发出的各种“声音”,让大家发挥各自的想象,感知久保田发动机的“过去”和“现在”,从而了解久保田发动机的百年历史和发展历程。

一代戏剧大师查尔斯·卓别林,曾带给大家许多优秀的无声电影,即使在有声电影时代,也不使用台词,仅凭画面的张力与肢体语言诠释故事情节,为全球观众带来欢笑、泪水与思索。
(“仅凭英语无法通达世人”,卓别林正是用这种“形式”来解答不使用台词的理由。)

通过“声音”诠释概念,无需语言,亦可心意互通。

影片中所出现的“声音”,仅采用久保田发动机的“声音”及在久保田工厂录制的“工作现场声音”创作而成。

“This Sound.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

一切声音,由此开启。这就是 “久保田之声”。
字如其意,一切由此“声音”开始,伴随着久保田发动机的组装并向全球客户供货的画面,工厂的现场音效,逐渐演变成音乐,而后迎来主题乐章。

可以说,本影片也是一场“交响乐”演奏。

最先登场的工程师,当属乐团 “指挥”。接着发动机制造技术人员“演奏”起工厂的现场音效“乐器”。久保田工厂,俨然就是一个“交响乐大厅”,而演奏的曲目,是莫里斯·拉威尔作曲创作的《波莱罗》芭蕾舞曲。

100年前,久保田发动机的“独奏”,片刻之后汇集成由众人一起演奏的“交响乐大合奏”,以“声音+乐曲”的形式诠释主题概念,并呈现出别开生面的“久保田发动机生产工序”影像。

以“缜密设计”理念,赋予产品制造激情

久保田发动机声音与工厂“合奏”的音乐,来自莫里斯·拉威尔创作的《波莱罗》芭蕾舞曲。

为什么选择《波莱罗舞曲》?这里面包含几层深意。

拉威尔出生于1875年,而久保田的创始人久保田权四郎出生于1870年,他们属于同一时代;《波莱罗舞曲》于1928年首演,其创作和发表年份,刚好与创立于1922年的久保田发动机也处于同一时代。

这些背景,都进一步诠释了为什么选择《波莱罗舞曲》的理由。

莫里斯·拉威尔,是法国音乐家,其父是有着瑞士血统的发明家,母亲则来自西班牙巴斯克地区。或许正因其家庭背景,拉威尔创作出了很多极富魅力的独特合奏曲,被世人誉为“管弦乐魔术师”。作为作曲家,拉威尔同时兼备类似瑞士钟表匠精于计算的管弦乐编曲技巧和西班牙人热情奔放的音色色彩,并包容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

而另一方面,久保田发动机以追求极致先进铸造工艺与缜密设计技术为己任,开发并制造出了“紧凑、高密度大功率”发动机,并采用其独特的装配手法,生产出了可自由搭载于各类工业产品上的类型丰富的发动机。

此外,久保田发动机在维持高性能与高功能的同时,可快速应对全球各地的严格排放限制。所谓“产品制造热情”,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根源。正如同时实现两个“相反”的目标,与所有搭载的产品产生“和谐共鸣”,这也是久保田发动机的专业优势。

“缜密设计”与“产品制造热情”,我们幸运地挖掘到久保田发动机与莫里斯·拉威尔作品堪称奇迹契合的“共鸣点”。

具有独特的节奏反复,《波莱罗舞曲》的旋律,自乐曲起始至最后呈直线式增强,主旋律简单,仅为两部分结构。同时,通过乐器的丰富变化逐渐演变为波澜壮阔的合奏,并最终达到高潮。诚然,这部交响乐与久保田发动机的百年发展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使用工厂的“声音”来创作配乐?

如何以《波莱罗舞曲》为久保田创作配乐?在音效设计方面,制作团队历经多次反复尝试,并以数种方式进行了演练摸索。

参与本次配乐制作的是来自音乐制作公司Syn的四名音乐人,均为荣膺业界多项大奖的专业人士。制作阵容包括:音乐制作人芳贺一之、作曲家萩原佑二、马修 克拉尼奇(Mathieu Kranich)以及音乐工程师赤工隆,这四位参与了本部乐曲的创作。

首先,在四种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创作。

  • 以《波莱罗舞曲》为基调
  • 以久保田老款发动机驱动声为声音起点
  • 录制久保田工厂音效,并创作音乐
  • 直接将发动机发出的“声音”用作乐器

尝试了几种方法,制作团队确定以收录久保田老款发动机发出的驱动声,展开配乐。

能否使用工厂的现场音效来完成配乐创作?为应对这个问题,创作团队在实际前往工厂录音前,已经制作了40多个版本的样片。

以下介绍在此过程中制作的几个音源样片:

《波莱罗舞曲》 摇滚吉他版

在工厂的现场音效中加入管弦乐,通过摇滚吉他音色演绎雄壮氛围。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煽情作品。

《波莱罗舞曲》 桑巴舞曲版

利用发动机发出“声音”的律动,用桑巴打击乐器而改编的桑巴舞曲风格。

别具匠心的罕见版本,将3/4拍的《波莱罗舞曲》改编成4/4拍桑巴舞曲风格,并由巴西音乐人演奏。

《波莱罗舞曲》 现场音效版

仅以工厂的现场音效创作的《波莱罗舞曲》,以模拟工厂的现场音效制作的样片,最接近最终版本。

工厂内交织的各种“声音”,就是有趣的声音

音乐制作人芳贺一之坦言:在造访久保田发动机工厂的瞬间,就坚信一定能创作出一部优秀的作品。

“这次,初次尝试仅以现场音效制作音乐,一开始就有着成功的信念。实际在抵达工厂后,更让我满怀信心。究其原因,就是那些在工厂内萦绕耳边的有趣声音。”(芳贺一之)

录音工作持续了五天,穿梭于实际运转的工厂场景,音乐工作者的耳朵里充满了大量有趣的“声音”。芳贺老师,很早就在脑海中预先构思了配乐蓝图,此时,只需寻找必要的音符,如拼图般组合在一起即可。

“我想,应该可以收录到大量有节奏的音符,但演奏《波莱罗舞曲》需要长音,因此我仔细寻找工厂内能够作为旋律的音源,通过仔细聆听,就能搜索到想要的声音,并在工厂各处进行录音。”(芳贺一之)
在充满各种有趣“声音”的工厂现场,我们开始忘我地录制,之后再从庞大的音效数据中,精挑细选出可利用的素材进行配乐制作,这是一项工作量很大,需要脚踏实地才能完成的工作。

不使用乐器,只使用收录的“声音”制作而成的配乐称之为采样。采样,是一种经常应用于嘻哈或舞曲风格作品的编曲形式,一般沿用过去的曲谱或部分音源重新编曲制作成新乐曲,或者采用录制乐器和自然声音进行编曲。

但是,这次并非将音效“组合到乐曲”中,而是采用仅以录制的音效制作配乐的形式,音效素材庞大惊人,单纯使用这些 “声音”制作配乐,有很大的挑战性。

作曲家荻原佑二负责筛选录制的音效,并进行组合编曲。荻原老师以亲身经历,回顾了本次配乐的制作过程。

“与其说是音乐创作,倒不如说是制作了一款乐器。(笑)”(萩原佑二)

将实际录制的现场“声音”处理为“乐器音效”,并探索声音之间的音程关系,然后在电脑中如拼布般进行拼凑作业,这完全就像是在“制作乐器”一样。

image

剪辑收录的“声音”,作为音阶分配的画面,的确就像是在制作乐器一样。

“现场声音,不会以准确的间距(音程)发声,这正是我们尝试并探索的开端。在收听录音的同时,仅凭耳朵判断该声音的音程,选择感觉近似于do、mi等音符的音效,由此开展工作。” (芳贺一之)

正如拥有绝对音准的人,能准确判别自然界声音的音程,我们平常听到的所有声音,都存在音程。

例如,加工缸盖的抛光声是“fa”,拧紧油底壳螺母的声音是“ra”,涂装声音是“mi”,如此逐一挑选所需的音程,宛若钢琴键盘般分配音阶。此外,还有长短音与强弱音等,即使相同的“mi”音符,也会从不同的采样音源里寻找出来进行分配。

这项工作,与制作乐器一般无二。

“首先,剪辑、分类可用于旋律和节奏的音效,然后再由三人细分作业,通过收听庞大的素材并收集所需的音效。三人完成这项工作共计花了两周时间。”(芳贺一之)

回顾这项工作,芳贺笑着说:

“虽然特别繁复,但却非常有趣!” (芳贺)

实际收录的部分音效

缔造“久保田之声”的美妙之作

筛选收集的“声音”作为“乐器”,并制作完成乐谱,历时约两个月最终完成本次配乐制作。由荻原佑二担任“总指挥”,完成最终合奏。

“在配乐的合奏构成部分,我们花了大量时间。为了让配乐更好地诠释主题,有些即使听起来像一个音符,其实也已经叠加了多个音符,在这些处理上我们坚持精益求精。”(芳贺一之)

“虽然最终的旋律,听起来似乎并不复杂,但因为叠加了复杂的音效,音轨数其实超过了100个。”(萩原佑二)

image

约2分钟的配乐里,合成了一百多个音轨的复杂音乐制作。

收集“声音”进行处理的工作,相当于久保田发动机制造工序中的“机械加工”作业。这是一项通过修整材料形状、抛光来增加强度和提高产品品质的作业。

“话虽如此,但对音乐的加工处理需要尽可能发挥其自然流畅的节奏。因此几乎未对收录的音效进行音阶调整等处理。正如小提琴拨动琴弦的声音、小号声响起的声音,我们只是利用工厂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创作出了重现工厂现场的配乐。这当之无愧是一部原声配乐。”(芳贺一之)

正如通过组合发动机部件,最后装配出丰富的发动机一样,音乐制作团队尊重“原声”音符,并最终将这些“声音”组合成美丽的音符,创作出了前所未闻的“原声交响乐”。

“这次虽然没有使用乐器演奏,但我们创作了一部十分震撼的配乐。这项工作,极富创造性!” (芳贺一之)

再次强调,这次并非属于常规音乐制作形式。没有使用现实中的乐器,而是收录了久保田技术人员制造发动机时发出的各种“声音”,并以此为素材,创作出了节奏、伴奏、旋律及和声。参与制作的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人,而是变身为久保田人制造的 “久保田发动机乐器”。

“我希望人们能够听到工厂机器合奏的情景。”(萩原佑二)

“配乐源自工厂内交织的各种有趣声音,每次聆听都能发现不同的声音。我希望大家能反复聆听。” (芳贺一之)

久保田发动机发出的声响,是动力的体现。
而动力,是现代社会发展之源。
现在的久保田工厂,更凝聚着久保田发动机历经百年积累的智慧。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久保田之声”感受久保田工厂发出的“声音”魅力。

“This Sound.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
一切声音,由此开启。这就是 “久保田之声”。

现在,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配乐中,
向着久保田下一个百年扬帆起航。

本次配乐制作团队人员介绍

image

赤工隆(Takashi Akaku)

Recording and Mixing Engineer(录音师/混音工程师)
从专业学校毕业后,只身前往伦敦,在Abbey Road Studios等著名录音室学习音乐工程。回国后进入(株)ONKIO HAUS工作。
2001年3月,在英国音乐制作人NICK WOOD创办的SYN STUDIO任首席音乐工程师。兼具东京和伦敦使用PRO-TOOLS数字技术及知名老牌工作室积累的模拟音频技术的交叉文化表现力。

image

萩原佑二(Yuji Hagiwara)

Composer(作曲家)
21岁起,就作为自由作曲和编曲人活跃于日本音乐圈。
曾为大冢爱、小室哲哉、近藤真彦等艺人编曲。
曾为多位K-pop艺人、偶像艺人、配音演员(包括堀江由衣、水树奈奈、爱美等)提供创作作品。曾担任日本多部电视动画片的主题曲创作,并推出多部作品。
现为Syn Music的In-House Composers专职音乐人,制作广告音乐

image

芳贺一之(Kazuyuki Haga)

Music Producer(音乐制作人)
曾在英国利兹音乐学院学习爵士鼓和作曲。回日本后,主要从事
舞台音乐相关工作。
2017年起入职Syn Music,曾担任娱乐运营统筹,现为音乐制作人兼作家。

image

Mathieu Kranich

Production Manager(制作经理)
旅居日本的法国作曲家、编曲家。曾在法国及意大利音乐院校学习声乐。
在法国期间,作为自由音乐人活跃数年。2019年12月旅居日本,
在音乐公司Syn从事音乐制作工作,担任制片经理。